摘要:众所皆知Uber在中国遇到了很多方面因素的阻力,而Uber想像中国公司一样在国内发展,那么它还缺少些什么?
一周前,在《这是优步包围网》中,我们提到了对 Uber 在中国的发展来说,融资是其重要的一个阻力。而这周,不断地有消息指出,Uber 在中国的融资受到了阻力,这其中包括了中国平安否认投资 Uber 的消息。而作为宣称要在中国上市的 Uber 来说,想用本土公司的方式去战斗,现在看来还少一些必要的武器。
钱是最重要的粮食
要想在中国进行一场大战并且存活下来,必须要有足够的粮草,钱就是这场战斗要的粮草。虽然在全球估值 500 亿,有足够的钱去支撑全球的战场,但是想成为一直本地的队伍,只靠总部的补给不但速度会有问题,而且也有可能拖垮总部的分配,一定要在本地找到足够的钱才能进行持久的战斗。
所以,Uber 想要在中国进行独立融资,进而希望独立上市说白了也是为了获取更多的钱来支撑。但眼前的情况是,至少中国的投资公司对投资优步 Uber 是很谨慎的。据称,其主要原因来源于这些机构对于 Uber 在中国 60 亿的估值持保留态度。实际上,根据内部预测:2015 年优步 Uber 预计亏损 11 个亿,2016 年和 2017 年,每年预计亏损 9 亿左右,而直到 2018 年,Uber 盈利才可以达到 1 亿美金。
面对这样的经营情况和如此高的自我估值,投资机构或许会认为对投资 Uber 的收益率太低,甚至无法满足上市之后的投资者退出要求。而为了应对这样的问题,Uber 据称采用了两个办法:一是区别对待大的机构投资人,给大投资人 12% 的年回报率保底,如果达不到,则动用总部的资金补足;另外一个是通过中介的方式向散户兜售 Uber 中国,其中写到了“融资份额1亿美元 ,机构管理费用5%,收益分成15%,退出方式为香港或者上海挂牌上市”。而任何有经验的投资人给出的反应均是:融资遇到了很大的问题。
打本地战,要一只本地的部队
美国之所以在越南战争中吃到的苦头,正是因为对当地的情况极其不了解。虽然比起很多的国外公司,Uber 的本地化做的算是最好的了。不过,这样的方式虽然可以更加贴近用户,但却没有给自己与本地队伍的争夺战中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 Uber 中国的注册公司,实际拥有者,资金组成和服务器的假设依然都证明自己是一支外部力量。
据传即将正式发布的《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的规定了对于运营专车服务的资格资质要求。其中,需要中国组织机构,法人,运营资格牌照以及本地服务器这几点 Uber 都不符合。一旦真的实施管理办法,那么 Uber 面临的则是变成了一家不合法的运营平台,沦落到与 Facebook、Twitter 甚至 Line 的地步并非绝对不会发生。
除了资质资格之外,实际上作为一支外来部队,政府的因素不可忽视,这一点相信不止在中国,在全世界的战场上 Uber 都有所感悟。虽然保持着中立的态度,但我相信没有一家政府会不在政策上帮助本土的合法企业。而如果将之变为一场“内战”,至少可以在同等条件下一较高下。同样的例子,我们看的已经不少了吧?
胜利的曙光是支持战斗的原动力
谁也不愿意打一场看不到胜利仗,也没有人愿意支持一直看上去很难取胜的队伍。而无论是盈利、融资困难还是公司结构,都会导致这个胜利的曙光渐行渐远。
至少在现阶段看来,在中国上市是 Uber 本地战斗的一个重要节点,但这似乎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情。首先,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主板市场均对上市公司有持续盈利的要求,三年内无法盈利的计划使得主板上市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新三板和创业板又无法满足 Uber 的融资需求。除此之外,根据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吴飞表示,到底 Uber 中国的实际控制人应该是 Uber 创始人 Travis,还是 Uber 中国股东,或是某一个强势的资本方,这些都尚未明确,而这在中国上市条件中则可能是致命性的,可能构成实质性障碍。而国外公司在中国建立子公司、分公司的方式,从未有过在中国地区上市的先例。
没有上市前景,在中国专车市场的数据上 Uber 也并没有拿出特别好的成绩,比如官方宣称中国每天有 100 万的订单量,而在纽约时报的报道中,这个订单量仅仅有 10 万。再比如连续两个月没有增长的数据,相较起滴滴快的不到 1/5 的用户覆盖率,以及心知肚明的刷单问题,这些都让 Uber 更难获得金钱的帮助和投资者们的信心。
Uber 的战场不是只在中国,但是拿不下中国对他们来说就不能算是全面胜利。而真的想要拿下中国市场,退一步说,想要在中国市场上一较高下,缺乏武器的他们,并不只是将车变成船或者龙就可以的了。
(from: jaxlee,PingWest中文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