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继巴菲特“裸泳”那句之后,又一句被自媒体人常挂嘴边的“真理”。出处是狄更斯的《双城记》,不过,是半句话。完整表述,自行查阅。他们虽然做不到博古通今,但喜欢旁征博引。如果此时你忍不住来了句“我毁灭你,与你无关”,恭喜,你入圈了。
其实,就一句话: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在加速,加速地出生,加速地死亡。
自媒体概念的引爆,草根自媒体为之疯狂。明星自媒体如“吴晓波频道”、“罗辑思维”已经做出了“榜样”,他们蝗虫般的涌入这个领域,要做的就是跟随。通向成功的大门已经打开,他们考虑的不是要不要通过,而是能不能通过。
所以,我要开始填上篇的坑了:那些挣扎在温饱线的自媒体们,你们还好吗?
先说下“温饱线”是什么。自媒体的级别最终还是以渠道来量化的,渠道的多寡,反映的是你在这个圈里的能力和地位。草根自媒体在媒体面前是天然存在弱势的,必须按渠道的规则来玩,没有太大的博弈空间。徘徊在“温饱线”上下的自媒体,粉丝不过万,只能从发布渠道入手,而且不忘给自己的微博、微信引流,显然,他们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就是挣扎在“温饱线”上,就是这个圈子里的“弱势群体”。
所以,草根自媒体,我主观地把他们划为三类:
1、草根站长、二流写手。
2、媒体人。
3、市场、公关和运营,以创业公司为主。
第一类,草根站长和二流写手。
这两个人群肯定是有重合的。写手不一定是站长,站长却多半是写手。回到最初战斗过的地方,草根站长玩的是PC互联网那一套,建站写博入盟(广告联盟),二流写手玩的是移动互联网这一套,公号写稿,加入自媒体联盟,然后想着什么时候可以接个大单。
自媒体平台爆发后,他们又拼了命地往自媒体平台钻,的确略显浮躁,但他们不是自媒体概念最有力的鼓吹者,他们只是跟随者。很多文字工作者多少都有点文字洁癖。由于他们起点低,不敢奢望大多,尤其是被“包养”后,收一点,是一点。让跑会就跑会,让写软文绝不黑,他们乐在其中。匮乏思维在作祟。所以,用“务实”来形容他们更贴切。
第二类,媒体人。
与草根站长、二流写手最大的不同是,媒体人有野心。然而,他们专业的内容生产和渠道分发能力所形成的强需求和高预期,并不能完全得到满足,尤其是离开媒体组织,投入到自媒体创业大潮之后。
创业后,他们的工作与创业前并无二致,都是要写。不同的是,他们要自己拉单。他们要文人相轻找立场,互捧臭脚谈合作。创业前,侃侃而谈,高论迭出,跟这位撸过串,与那位喝过酒,称兄道弟,似逢知己。创业后,原来面子是要卖的,臭脚是要捧的。这种角色对调所带来的落差,让他们有些不适应。原来,从媒体到自媒体,不是简单的资源移植,背靠公司所建立起来的资源,不一定就是你的。
也因此,在他们看来,媒体就像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出来,要实现资源的重新分配,将资源聚拢在自己的名下,外面的想进去,对内组织化运作,对外品牌整体输出,使资源得到统一分配。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媒体人自媒体创业一段时间后,又做回了媒体。比如,某某悄悄地将“第一自媒体”替换成了“第一媒体”,试图享受媒体待遇。
第三类,市场、公关和运营,以创业公司为主。
在创业公司里,人人都是自媒体。“双创”的年代,创业公司多如牛毛,成功申请到媒体报道的项目却凤毛麟角。以自媒体的形式发声,“媒体”二字倒是给它们加分不少,算是条捷径。
当然,品牌借势借出了花的年代,很多创业公司的自媒体渠道都有专职的运维人员,市场、公关和运营,都要懂,都要通,而且要迅速反应、快速执行。这一类人多是媒体出身,行业研究和媒体规范,以及所供职的创业公司前景可期,保不齐就是下一个BAT,这些都让他们拉近了与媒体的关系。从乙方到甲方,总好过从乙方到乙方。原因呢,参考上面的“媒体围城论”。
与媒体人平起平坐,是自媒体的普遍心态,更别说草根自媒体了。然而,在内容输出和渠道级别上,尤其是拥有采编团队的媒体组织,自媒体与媒体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利”的关系,既互相利用,又互相得利。自媒体被当枪使的例子就不举了,而所谓的联盟,是面向媒体组织而言的,不过是表个态,“价格公道、童叟无欺”。
对于草根自媒体,说多了都是泪。
(from:小筑,iDoNews 专栏)
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