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中国的科技媒体都应该感谢马斯克,在节日过后新闻来源青黄不接的时候,他放出了一个个可供追寻的大热点。退出OpenAI、被冒名诈骗以太币,最引人瞩目的,还是要在六年以后让WiFi信号覆盖全球。
近年来,自动驾驶汽车飞速发展,不仅能够通过雷达测量与下一辆车的距离,还可通过激光雷达传感器发出的激光脉冲来测量周围的环境。
昨日,美国权威科学杂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正式揭晓 2018 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
日前,AAAS 在 reddit 上组织了一场问答,Facebook 人工智能研究院 Yann LeCun,微软研究院院长 Eric Horvitz,谷歌研究总监 Peter Norvig 共同出席此次活动,回答了观众提出的一系列问题。
与汽车开始量产大卖的特斯拉,以及刚刚把特斯拉送上天的 SpaceX 相比,马斯克手下“无聊公司”(The Boring Company)的存在感一直不大。
2 月 2 日,Waymo 宣布将在 2018 年启动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并推出共享出行服务平台 Waymo APP。
创建其中任何一家公司都是一项重大成就。而同一个人创建这么两个公司并同时运营着,确实是非凡的成就。
各行各业都在谈人工智能,各类企业都想运用这项技术来提升自己、捍卫行业地位。究竟哪些行业、哪些公司最积极?哪些AI细分方向最受重视?MDI Ventures美国投资总监Kyle Kling分析了11个行业的200多家公司,得出了一些规律。
在为期数月的交锋之后,Uber 最终与谷歌旗下的 Waymo 在自动驾驶汽车技术诉讼上达成了庭外和解,Uber 将向 Alphabet 支付约合 2.45 亿美元的自有股权以解决这桩有关商业机密的法律纠纷。
Uber前CEO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辞职后的首次公开露面,他的竞争天性受到了考验。
这是一篇来自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的万字长文,由专注于研究AI政策的 Miles Brundage撰写,并获得八万小时(80,000 Hours,大学研究机构)团队和其他人员的帮助,希望给愿意从事”AI政策”行业的人们一些指导和方向。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估计,大数据战略可以为更好的制定决策提供信息,从而每年可在整个美国医疗保健系统中产生多达1000亿美元的价值。
自动驾驶的支持者们经常憧憬着完全无事故道路的乌托邦未来,但却很少提到在此之前所必须经过的漫长、渐进式的过渡时期。
犹记得 2017 年的 WWDC,上台进行分享的都是些上了岁数的“中老年”群体。反观谷歌 I/O 大会,一群风华正茂的壮年演讲者们意气风发,与苹果的“老龄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