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阿里音乐发布公告称,阿里星球和虾米音乐数字专辑50天累计总销售额2000万元。虽然算是一份还不错的成绩单。但阿里音乐的好心情维持不到一天,就烟消云散了。
7月15日,“暧昧”多日的腾讯和海洋音乐集团正式公布了合并的消息,巨头间的联姻,无疑让成立不久阿里星球备感危机。
按照公开消息,腾讯把旗下的QQ音乐将和海洋音乐进行合并,通过资产置换股权成为新的音乐集团之大股东。至此,腾讯把国内在线音乐平台的前三名(酷狗、酷我、QQ音乐)都收归自己的阵营,瞬息间占据了在线音乐市场的半壁江山。
腾讯这艘巨轮“驶入”在线音乐的海洋后,无疑会在市场中掀起一阵巨浪。那么,各大在线音乐平台未来的命运将会如何呢?
在线音乐市场进化论
想知道在线音乐市场未来命运的走向,首先要搞清楚在线音乐平台的前世今生。
在线音乐平台的热潮始于百度MP3,随后是酷狗音乐、QQ音乐、虾米音乐的勃兴。 酷狗音乐成立于2003年,QQ音乐成立于2005年,在线音乐平台的崛起,反映了中国民众渴望获得便捷音乐体验的强烈诉求。
但是,早期的在线音乐平台毫无秩序可言,盗版横行。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在口述创业得失时曾说过:“当时我们当当还是中国最大的音像店,最大的CD、DVD销售商。他(李彦宏)弄了个MP3频道,不就把音乐毁了吗?百度说没有侵权,它有避风港原则。但我说跟他说,你这样相当于毁了一个产业,果然这10年音像产业被毁掉了。”
互联网这一新生力量,像推土机一样,不仅毁掉了在线音乐市场,也冲垮了本就千疮百孔的唱片业。更关键的是,互联网将用户为听音乐付费的习惯彻底颠覆,分享无障碍抹杀了曾经依靠攒早餐钱排队买一张唱片的快乐。据统计,2014年中国正版唱片年销售额5.2亿元,还不足同年上映的电影《心花路放》票房的一半。
一方面传统音乐产业的没落,另一方面则是在线音乐平台的疯长。各大在线音乐平台为了能够在厮杀中生存,开始了版权抢夺。挑起这场音乐版权大战的,并非BAT三大巨头,而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海洋音乐。
而随着市场入局者的不断增加,版权抢夺战愈演愈烈,互相起诉侵权和封杀分享链接,成了家常便饭,版权的价格也水涨船高。
2011年,百度音乐与三大唱片公司(环球音乐、华纳唱片、索尼音乐)签署合作时,总价3000万元。到了2015年初,虾米音乐在购买台湾唱片公司华研的版权时,花费就约为2000万元。而阿里音乐在与《中国好声音》第三季进行独家合作时,共砸出了3亿元。 版权争夺逐渐演变为烧钱大战,中小玩家面临出局。
这场烧钱大战最终因“最严版权令”的出台而宣告结束。 2015年7月8日,国家版权局发布了《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的通知》,要求各大网络音乐服务商,必须在7月31前,将未经授权传播的音乐作品全部下线。
这个被称为史上“最严版权令”的出台,改变了中国网络音乐市场的走向,也改变了各大网络音乐平台的命运。
一系列并购和洗牌之后,最早进入在线音乐市场的百度音乐,成为了第一个出局者。BAT中的腾讯和阿里凭借自身雄厚的资本和严苛版权令的,成功清理了“搭便车”的中小玩家,与海洋音乐共同成为了在线音乐市场的三巨头。
然而,低调的海洋音乐是如何突然跻身第一阵营的呢?
闷声干大事的海洋音乐
与高调布局的QQ音乐、自带明星光环的阿里音乐有所不同,成立短短4年的海洋音乐,一直笼罩着神秘的面纱,闷声不响干了不少大事。
海洋音乐的崛起,还要从不走寻常路的战略说起。
在创立之初,可能是因为创始人谢国民在新浪音乐的运用经验,海洋音乐一直不走寻常路。当其他音乐平台还盯着眼前的利益时,海洋音乐已经开始以低价签下尽量多的长期独家代理版权,以此来提升自己的音乐市场版权占有率。
在那之后,海洋音乐进行了大量的版权囤积,与近百家唱片公司达成版权合作拥有正版歌曲数量近2000万首。面对版权政策收紧,海洋音乐要比其他平台从容许多。
但是最能凸显海洋音乐野心的举动,还是对“双酷”的并购。
2013年到2014年间,海洋音乐分别与酷我音乐、酷狗音乐合并,组建了海洋音乐集团,提高了海洋音乐的市场占有率。数据显示,目前,海洋音乐旗下的酷狗音乐市场份额为28%,第二、三名的QQ音乐和酷我音乐分别为15%和13%,虽然各家公司的调查数据不尽相同,但海洋音乐和腾讯合并之后占据市场份额的一半,是完全没有疑义的。
前段时间,市场还传出了海洋音乐即将赴美上市的消息,但由于美国流媒体服务商pandora的股价持续下跌,以及成立10年还在寻求融资的spotify ,导致美股市场并不看好在线音乐平台,海洋音乐的上市一度搁浅。在腾讯入股海洋音乐后,如果海洋继续在美国的上市,成功的可能性会有一定的提升。
音乐平台未来命运几何?
海洋音乐除了酷狗、酷我等音乐平台以外,近年来它旗下还拥有了包括直播、造星等热门业务,以及线下场地运营的O2O布局。再加上今年3月,暴风科技的战略入股,带来了VR这样的“风口概念”。 QQ音乐也有着很好的版权内容和数量庞大的用户规模,2016年初推出的MUSIC+计划。有着丰富元素的海洋音乐与腾讯合并后,相信会达到1+1>2的效果。
而腾讯把海洋音乐收入囊中后,对阿里音乐无形中产生了一股压力。如今市场份额不足10%,正版曲库歌曲数量大概在800万首左右的阿里星球和虾米音乐,无论是在市场占有率还是版权方面明显处于劣势,目前无法与合并海洋音乐后的腾讯相抗衡。
不过,今年5月份,阿里音乐推出了首个音乐交易平台-阿里星球,这款囊括了播放器、粉丝社交、直播等复杂功能的音乐平台,从音乐人挖掘、音乐制作、到音乐线下的推广、再到音乐播放,都由平台一手包办。
虽然雷声大雨点小,用户体验也是一边倒的差评,但是还是能看出阿里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除了对音乐产业上下游的拓展,阿里音乐也在其他层面寻求出路,比如原创音乐人的挖掘与音乐版权自主化。
2016年3月18日由高晓松作词、作曲,许巍演唱的新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正式上线,是阿里音乐第一首拥有自主版权的歌曲。这也意味着以音乐人为主导的阿里音乐,在未来会挖掘更多的原创音乐人,逐步实现音乐版权的自主化。
另外,在线音乐市场还有一个不可小觑的竞争对手,那就是网易云音乐。近年来,门户出身的网易,突然间挺进互联网第一阵营,而在音乐平台的竞争中,网易云音乐也是异军突起,主打社交的高品位风格,让网易云音乐在年轻人群体中更受欢迎。但是和阿里、腾讯这些巨头们的定位不同,网易云音乐更加看重的产品本身,而不是在整个产业内的布局,对于腾讯和阿里的角逐,并不会产生过多的影响。
在未来盈利才是王道
虽然在线音乐平台经过多年的竞争,巨头们逐渐浮出水面,称霸市场,不过到现在为止,还未能真正出现一个真正的资本大佬。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盈利问题。
“最严版权令”的出台不仅使在线音乐开始走向正版化,也意味着在线音乐的免费时代成为过去。颁布时满一年之后,在线音乐平台真的盈利了吗?
为了把高价买来的版权真正变现,各大音乐平台都在探索着盈利的新模式。阿里音乐旗下的阿里星球就主要依靠粉丝经济,通过产品的售卖进行变现。虾米选择扶持独立音乐人,网易云音乐创新音乐社交,QQ音乐则选择了以数字专辑的方式开启了差异化竞争之路。
过去18个月,QQ音乐数字专辑累计销售2000万张,总销售额突破1亿元,单就《周杰伦的床边故事》总销售额就达3000万元。“双酷”也凭借《太阳的后裔》数字专辑出尽了风头,仅这一张数字专辑,就为海洋带来了近1200万远的销售额。
但是华丽的销售数字并不代表盈利。由于用户们的付费意识养成,并非一日之功,从数据上看,各大音乐平台目前还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只能说由于政策的推动,可以逐渐看到盈利的曙光。
在未来,在线音乐市场是 “双雄割据” 还是 “一超多强”,现在尚无法断言。但无论是腾讯、阿里、还是其他音乐平台,只有真正能盈利的音乐平台,才有资格主宰在线音乐市场。
微信公众号:财经国家周刊
内容由 财经国家周刊 提供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