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两个“外星人”相遇了。
这样的场景并非由电影杜撰,而是真实发生在生活当中,当然,并非真的外星人:当天,在阿里影业与Amblin Partners(安培林公司)战略合作发布会上,长相曾被调侃为“外星人”的马云与美国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正面“交锋”,后者因拍摄《外星人ET》等影片名声大噪,由于一些想法与众不同,也被一些人视作“外星人”。
此次合作的看点可比两个“外星人”的相遇事件还要多。Amblin Partners是一家影视内容制作公司,背后不乏DreamWorks Studios(美国梦工厂工作室)、Participant Media(参与者制片公司)等大牌投资者。斯皮尔伯格作为该公司董事长,无疑是此项合作的头号推动人。
据阿里影业方面透露,未来双方将联合制作、投资面向全球以及中国市场的电影,对于Amblin Partners制作发行的电影,阿里影业也会配合前者进行营销以及后期衍生品开发。
和传统影视公司相比,阿里影业成立时间较短,尚未打出一枚真正令人惊喜的“响炮”,所以时常伸手求助外援。此前阿里影业已经和派拉蒙影业达成多次合作,甚至还因为参投《碟中谍5》尝到了不小的甜头。
不过更多的目光还是集中在阿里影业自己身上。这次联手Amblin Partners,会是一个好转机吗?
想要分析出这次合作对阿里意味着什么,就得从合作方的背景说起。
早在半个世纪前,斯皮尔伯格首部自编自导的短片顺利公映,该片讲述了一对年轻恋人的故事,片名正是《安培林》(Amblin)。如今少年变白头,2015年12月,斯皮尔伯格再次携多位业界大佬共同成立了Amblin Partners公司。
曾被冠以好莱坞80年代四大导演之一的头衔、并多次捧回奥斯卡奖杯,斯皮尔伯格的作品和名气自不必说。也正是凭借自身与合作伙伴的影响力,斯皮尔伯格试图建造一个更大的影视商业帝国。
这里便不得不提早期的梦工厂工作室(DreamWorks Studios),前者是美国排名前十的影视制作公司,曾出品过《怪物史莱克》、《逍遥法外》等一系列叫好又卖座的影片,斯皮尔伯格是该工作室的三位创始人之一。同时,梦工厂也是Amblin Partners的大股东。
有趣的是,在好莱坞“大制片厂”的商业逻辑中,这类具有优质内容生产能力的小制片厂无疑会成为巨头们觊觎的目标。至于它有多抢手,以下事实可以作为参考:在工作室成立10年后,旗下动画部门被分拆成独立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后来一度成为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强劲对手。
剥离动画部门的梦工厂此后在2005年首度易主,接收者是维亚康姆集团(Viacom)——派拉蒙影业的母公司。这也意味着,派拉蒙借此机会拿下了梦工厂影片的市场推广和宣发工作,这无疑是一块肥肉。不过此后的梦工厂并未“从一而终”,在2008年与派拉蒙解除合作关系后,次年就转投迪士尼怀抱,开始了长达7年的“蜜月期”。直到今年合同到期后才与环球影业展开新合作。
与其说巨头是看中梦工厂的内容生产能力,不如将其视作极为划算的“捆绑销售”,借助与梦工厂的亲密关系锁定斯皮尔伯格本人,毕竟著名导演、制片人对电影公司而言,本身就是无价宝,如果操作得当,甚至还能进一步成为摇钱树。这自然也是阿里影业的“如意算盘”。
斯皮尔伯格本身就自带话题和导演光环,再领着梦工厂与各大电影发行机构合作一圈,好莱坞金字塔尖的资源已经被盘活大半。怀揣如此厚礼踏足中国电影市场,阿里影业岂有不接之理?
既然有礼,“接”就是“规定动作”,至于如何才能接得好,就看阿里影业的“自选动作”了。
不过在进行自选动作之前,仍有一些“老大难”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尤为显著的电影产业链上游的制作问题。
数十年来,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凭借成熟的商业故事套路、拍摄流程和技术,早已在全球电影行业建立其自带壁垒的话语体系。不仅好莱坞商业电影大行其道,在全球市场上狂揽票房,在影片评价方面更是以美式标准为先,例如在世界著名电影奖项奥斯卡金像奖的评选中,非英语电影只能被列入外语片的评价体系当中。
在好莱坞电影处于强势地位的背景下,国内电影公司想要在蓬勃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最直接也简单的方法就是资本注入——与外国大制片厂合资投拍电影。然而这并非一条好走的路径。
对于国内影视公司而言,通过票房分账获得收益,始终有点拿了钱走人的意思。没能参与到影片制作过程当中,或者参与程度有限,这对于影视公司提高影片制作水平、完善电影产业链并无太大裨益。
这种情况是否会在阿里影业身上重演?
根据阿里影业发布的通稿显示,除了整合部分资源外,公司还将“以联合投资的形式参与到Amblin Partners在全球的电影项目”当中,这也意味着,即便有名导演加持,阿里影业更多仍然会以投资人的身份出现,至于在具体制作环节将发挥何等作用,从目前看来尚未可知。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外合拍电影颇受各方青睐,不少影视公司在抢占上游资源方面更是不遗余力。“土豪”如万达集团者,在线下自建影院不够过瘾,为垄断IP资源,还直接将影视内容的制造者收入囊中,此前收购传奇影业就是一例。
然而在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中,留给阿里影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自成立以来,阿里影业至今尚未祭出投名状,虽有片单在手,但未免令人感觉“雷声大,雨点小”。加之传统影视公司纷纷触网,互联网营销手段“万箭齐发”,阿里影业传统的宣发优势也不再是好用的万金油。虽然Amblin Partners麾下资源已经足够消化一阵,但是能否真正吸收,还要看阿里影业的胃口如何。
微信公众号:ENN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