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想要快速找到品牌传播爆点,怎么办?
与大公司自带光环的品牌传播不同,创业公司缺乏成型的品牌系统。品牌传播对他们而言是一个从0到1的,从无到有的过程。
优客工场执行合伙人、原Uber中国首任公关总监高超表示:在方法论之前,创业者首先要思考:为什么要做品牌?为什么要做品牌和公关?如果是奔着升量、转化和获客的目的,品牌公关、市场、营销这三者之间的差别在哪里。
传播是一件很难的事。话题的热度,从波底到波峰再到波底,整个过程的节奏非常快。而不断创造有热度的话题极难,更耗时耗力。如果找到定位,就能在波峰衰减时持续向核心信息发力(做创意和营销),再换方式挑起热度。
这样的品牌传播,虽然曲折前进,但总的是螺旋上升。
面对传播时,创业者需要着手以下几件事:
第一,核心定位。传播的起点一定是找到独特的核心价值点(差异化),而不是人云亦云讲故事。同是网约车竞争,与滴滴Uber不同,神州主打“安全”反而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
第二,设定传播内容——核心话术,变现形态等。其中,界定精准用户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项目匹配,选择合适的发布渠道。
第四,评估效果。若是传播效果好,则说明传播路径与方法可复制。若效果不好,则需要反向检验以上三步。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SOV和NPS参数。
投入创新时,如何平衡短期和长期业绩考量?
苏宁CEO张近东:对于小企业而言,创新——短期看生命力,长期看价值。创新型企业首先要考虑就是如何活下来,只有活下来,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对于大企业而言,创新要短期看潜力,长期看价值和市场规模。大企业在做创新时,短期内遇到一些困难在所难免,大企业有充足的资金和时间来支撑企业的试错,甚至可以出现战略性亏损,但是长期来看,大企业的创新发展一定追求的是市场规模和价值最大化。
内部创业为什么会失败?
许多企业内部都设有创新部门,期冀通过创新驱动,发现公司业务新的增长极,但往往收效甚微。最终导致内部创新者不是被政治所牵制,就是被边缘化。
内部创新本身就是矛盾的,作为员工的角色和作为企业家的角色天生就互不兼容。高管以为将员工转移到创新部门后,便可拿出伟大的想法,然后由公司投资,让这个想法在市场上大获成功——这种希望纯属自欺欺人。
内部创业计划之所以会失败,原因有三:
首先,内部创业者不被允许将重点放在高增长的机会上,相反,他们不得不解决渐进式的创新,而这只能带来边际增长;
第二,他们拿的是月薪,这就削弱了驱动真正创业家的动机:用失去一切的风险来赢得巨大回报的机会;
第三,内部创业者缺乏支持创新的财务结构,相反,他们会为获得资金而陷入部门斗争的泥潭中。
企业优秀基因是如何传承的?
马化腾:我一直比较内向低调,主要精力放在产品创新方面。我的风格是:要务实和专注,永葆激情,求知若渴;要快速思考,坚定执行;要关注战略、速度与细节,亲力亲为。腾讯创始人及过半数员工都是技术背景,崇尚实干文化,往往以解决问题为第一要务,这也是公司DNA。对于公司的日常运营以至企业传承,腾讯有一套全面的机制,确保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价格战该不该打?
携程旅行网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会主席梁建章:关于价格战,我觉得“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所以该打就得打,花大力气用利润换取市场是很值得的。所以,我们后来不仅花了大量的钱去投资一些行业里的创业公司,也花了大量的钱在营销方面打价格战。
虽然这样短期内花很多钱、利润下降,但长期来看,公司会变得更有生命力,产品丰富度和价格竞争力都提升很多。而且,后来携程股价不降反升,这说明资本市场也很理解我们这种战略。
旧版Uber中国周日正式告别
本周日,也就是11月27日,旧版本优步App将全面停止在中国提供服务,全面进入中国市场不足三年的Uber中国正式告别。尽管滴滴与优步中国在司机端将融合,但在乘客端,还将保持滴滴出行和优步中国两个APP同时提供服务。
今年8月1日,滴滴和优步达成战略协议, 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
自10月24日优步中国在与滴滴出行合并之后,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Uber更新升级了APP,并加入了不少滴滴APP上的功能,例如微信对接、在线实时客服,减去了全球化等功能。
优步中国称:在业务层面,优步中国除了确定作为独立品牌自主运营之外,其核心团队还与滴滴的技术、产品团队共同优化和升级了优步中国后台,并已完成全新优步APP的内部测试。全新版本的优步APP在手机软件市场中命名为“Uber优步中国”,并已在11月3日向全国用户启动更新和下载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