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飞
3 月 3 日晚,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 CEO 马化腾在每年两会期间例行的媒体见面会上深度阐述了今年带来的七个建议。
尽管是一个比较严肃型的会议,但开场马化腾一落座就妙语连珠让气氛愉快了不少。马化腾提到他最近在清华上一个企业家学习班,有一课是教如何安排(应对)采访。他说他就以用户产品体验的思维设计了这场沟通会,比如去年两会新闻发布会很多媒体朋友经常站起来,甚至还有坐在地下,场地有点乱。“今年我们就把讲台抬高,大家都能看得见,就不会有人站起来。”
他们又把摄像人员统一集中在固定的位置。“最重要的一点,这次侧边一定得有门走出去。”(防止被记者围堵)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今年提出的七个建议包括:《关于发挥协同创新优势、打造粤港澳世界级科技湾区的建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保护体系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强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建议》、《关于全面推进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的建议》、《关于充分发挥数字内容产业竞争力、掌握全球文化产业主导权的建议》、《关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推进网络强国战略的建议》以及《关于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建议》。
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关于发挥协同创新优势、打造粤港澳世界级科技湾区的建议》,对于这个“粤港澳世界级科技湾区”,马化腾本人的解释是:
香港教育更发达、高端人才储备丰富,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现代服务业发达;
深圳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完善,创新创业氛围浓厚;
珠三角制造业发达,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而作为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 CEO,马化腾在媒体见面会的采访环节解答了媒体对腾讯的疑问。比如马化腾谈到了移动互联网“下半场”概念,他认为“未来内容的价值、IP 的价值会越来越重要。但是也不能说流量不重要,这两个可能说原来是八二,以后变成五五。”
当记者问到“TMD(头条、美团、滴滴)是 BAT 的影子还是新一代的 BAT?”时,马化腾认为中国市场现在有了更大的潜力——“看到技术和这种传统行业的这种融合,让中国其实相对于世界互联网有了一股新的力量了,并不像过去说的 C2C(Copy To China),现在是叫 KFC(Kaobei From China),你看中国有很多原创的东西了。”
共享单车就是一个中国原创的东西。尽管腾讯公司已经通过摩拜入局共享单车市场,但马化腾也认为共享单车存在很多问题。“共享单车这个新事物来得太快了,但整个社会还是需要一定时间适应。但破坏单车之外,我真正担心的是——现在有些共享单车已经从付费往免费方面走了,后续会不会倒贴钱让用户区骑单车?行业会怎么演变呢?那时候会再发生什么事情呢?”
去年双十一,腾讯公司也迎来了 18 岁成人礼。一上台就开玩笑说自己“有白头(发)了”的马化腾坦言公司“成年的焦虑”——其实是科技(技术)的发展。“过去的红利(人口、流量、内容红利)说白了技术都是一个难以逾越的东西。但浪潮来了,现在有的人能做到,有的人做不到,那就在于你有没有掌握这个技术。”
研发小程序的原因同理。马化腾认为人机交互的演变,从 PC 到手机,未来可能到视网膜眼镜,甚至最后通过脑电波、皮肤的电流可以产生一些互动。重点是他们都可能会催生很多产业。“以后这种应用的计算环境,可能就不是过去 PC 上的软件,也不是浏览器上的一个网站,也不是现在手机上的 APP,而是一个场景和计算的代码,是一个流动的、动态的代码(小程序)。”
就在几周前,一张截图被媒体大量曝光,图中内容正是马化腾回复一位微信公众号大 V 关于付费阅读相关的事情。一时间,媒体为付费阅读、知识经济这事吵得不可开交。
马化腾则认为市场对于付费“有误读”,他提到其实腾讯是提供一个基础设施,让内容生产者自己决定你哪一些是要免费,或者哪一些部分放在付费包里,是由你(公众号)自己决定的。“我们已经看到很多公众号,其实用另外一种方式来经营他的会员,但是我觉得还可以直接在系统上支持,这样更到位一点。”
以下为媒体的问答环节,抽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记者:在打造粤港澳的湾区问题上,您觉得目前要打造这样一个湾区,现在还缺乏一些什么东西?还有在这个打造过程中,您觉得腾讯想扮演什么角色?
马化腾:其实深圳都在珠三角,这方面联动其实蛮强的,因为很多智能制造、研发在深圳,制造在东莞或者在深圳周边都已经非常成熟。
跟香港的联动方面,我们目前看到的一个案例,像深圳的大疆,他原来是香港科技大学的一个学生。汪韬是李泽湘教授的学生,做无人机,就看到这个效果不错。他要做无人机,在这个过程当中发现只有深圳有最好的产业链配套,发现这个零配件只有到深圳才能生产出来,才能搭出这个原型来,你可以看到他去到深圳创业,成就了一个非常大的一个企业。在这个领域占据了全球 90% 的市场,我觉得这是一个蛮奇迹的事情。
这个案例就是发生在深港还有东莞、珠三角一个很好的案例。香港因为又有很好的机会,就是可以吸引国际人才,我觉得吸引国际人才的这个方面珠三角也是很有优势的。
腾讯刚好在深圳,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不管是从高管也好,我们的很多人才,其实也是吸收了很多国外的人才,但是他可能会在香港、深圳两边跑,所以这方面我们感触比较深。所以我希望这些方面能够更加开放。
香港过去其实在人才的引入方面是收紧的(过去几年),我觉得这个其实长期来说对香港是不利的,这样大家就越来越隔阂了,我觉得应该是要有一个大的政策方向之下,然后有类似 CIPA 计划,能够有科技人才的一些绿卡,能够给一些额度吸引高科技企业。
这个没有从税收等等这种角度来全盘规划,我觉得有一些难推动。我们是从一线的角度来观察到这种情况。
记者:现在大家都在提互联网下半场,也就是互联网的红利时代结束。行业从流量战争转向内容战争,想知道您是否认可这个观点,以及腾讯怎样应对甚至引领这个变化?您刚才提到滴滴,头条、美团被业界称为 TMD,就是腾讯也有不同程度的入股。您觉得TMD 是 BAT 的影子还是新一代的 BAT?
马化腾:其实内容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大家都是以流量为主。未来内容的价值、IP 的价值会越来越重要。但是也不能说流量不重要,这两个可能说原来是八二,以后变成五五(都重要),你有流量入口,同时又有内容的这种制高点,就是可能两者都重要。
至于头条、滴滴这些,你可以看到更多的是 O2O 以及像头条更多的是在个性化、大数据、资讯中的应用。我们可以看到技术和这种传统行业的这种融合,让中国其实相对于世界互联网有了一股新的力量了,并不像过去说的 C2C(Copy To China),现在是叫 KFC(Kaobei From China),你看中国有很多原创的东西了。
这种个性化的资讯阅读也好,包括 O2O 方向。比如虽然是 UBER 先做的,但是你可以看到现在滴滴的量已经是 4 倍、5 倍于 UBER 全球的总量,这个是很惊人的。现在摩拜单车和 OFO 单车之争,共享单车这个量也增长非常迅速,这个也可以看到中国作为最大的互联网市场,是有很大这种潜力的。
记者:这两年来互联网医疗一直成为资本追逐的重要领域。去年小马哥在这里说要打破医疗机构的信息孤岛问题,但是这个行业看似很美好,但是其实探索的步伐也是举步维艰的,概念很多,但是做出实质有竞争力的产品确实很少。特别是百度前段时间砍掉医疗事部,对这个行业也产生了一些影响。小马哥是怎么看待这件事儿的。同时对互联网医疗有一个什么样的新的战略思考?
马化腾:所有互联网 + 领域,我觉得最难啃的就是 + 医疗和教育了,这个是非常复杂的,每个角度的玩儿法都不一样,链条很多、很复杂。
尤其医疗还有政策的问题,像医保、医药分家等等问题,所以过去腾讯的思路是投资很多互联网医疗企业,比如说其中有三家都刚好在杭州,像挂号网或者叫互联网医院,微医集团,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去切入市场。还有包括丁香园,等等很多的企业我们都在不同的角度投资。
从我们的角度,我们希望在我们的流量平台上面,包括社交网络、通信平台上能搭建一个平台,能够让我们投资的企业(或者是其他没有投资的企业),在这个行业中有志于发展的企业能够用好我们的平台(有一个医疗健康的子平台给他们),这是我们在思考的问题。
那我觉得这个方面很多,我们还是希望国家政策方面能够在这些好的三甲医院和好的医生,怎么能够把他的能量释放出来。因为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医药不分离,很多的诊费、医药费用是通过药的叠加才来获得收益的。从长期来看这是不健康的,但是一直也没有办法这么简单地改。
所以说这方面是要多一点尝试,如何在民营的这种更健康的(包括高端医疗,包括如何用远程医疗的技术,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比如说我最近了解到这方面现在有一些很好的发展,比如说你过去要做一些病理检测的切片报告,你可能要把样本寄到国外或者大医院才能给你测出来。现在如果说终端可以测出来之后,把这些病理的资料透过电子远程去给医生看到,他人都不用过来,然后就可以远程诊断。就让很多人不用去大城市,甚至还出国去看名医等等。
记者:在互联网时代,中国是跟随着和模仿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和物联网时代,您认为中国在世界的角色和地位是否有变化?
马化腾:在移动互联网方面,中国是有领先的机会。因为我们的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跟各行业的结合,包括刚才讲的 O2O、物联网等等方面,都有很多案例是领先全球的,我相信只要有场景、有市场,或者说我们叫有靶场,有靶场你肯定能训练出一支很强的队伍出来的。
记者:共享单车目前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违章停车、或车辆遭到人为破坏,如何解决?
马化腾:共享单车这个新事物来得太快了,短短几个月就迅速成为热点,整个社会在这方面的适应,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破坏单车也是少数事件,一方面可能也自于竞争。这个领域的竞争正准备进入更白热化的阶段了,可能再下一步大家会更加关注。
总体来说,整个国民素质一直在不断地提升。我担心的是,激烈竞争之下,现在有些共享单车已经从付费往免费方面走了,后续会不会倒贴钱让用户区骑单车?行业会怎么演变呢?那时候会再发生什么事情呢?这是我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
记者:前两年你一直在强调,腾讯是在战略上专注做连接和内容。去年开始有消息传出,说您在内部提出腾讯未来要做的是一家科技公司。这是否意味着腾讯战略有所调整?在腾讯成年之后,您觉得最让您焦虑的问题是什么?是责任还是其他。
腾讯在去年很低调地成立了 AI 实验室。您去年两会上也提到,从技术角度腾讯是不能放松研发的,能否透露一下腾讯的人工智能现在进展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了?过去一年人工智能是怎么改变腾讯自己的?还有就是人工智能未来在腾讯的战略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马化腾:为什么腾讯总是提科技(技术),其实也是焦虑所在。
我们现在越来越感觉到,最终归根结底可能还是要通过技术的进步,企业才有可能有保持在战略方面的制高点。否则当一个浪潮趋势来的时候,很多人都看到了,但为什么有的人能做到,有的人做不到,那就在于你有没有掌握这个技术。
可能过去有很多红利(人口红利、流量红利、内容红利),但是最终还是要看到技术是一个不可逾越的东西。特别是在 AI 更加普及的当下,这方面(技术鸿沟)更加明显了。所以我们还是非常担心,也关注这方面的发展。不止AI技术,还有很多其他的方面(包括AR、VR等等),它们在终端方面会深刻影响人们的用户体验,人机的交互始终是一个核心。
人机交互的演变,从 PC 到手机,未来可能到视网膜眼镜,甚至通过脑电波、皮肤的电流可以产生一些互动,那可能都会催生很多产业。所以为什么腾讯说研发小程序也是着眼于未来,以后这种应用的计算环境,可能就不是过去PC上的软件,也不是浏览器上的一个网站,也不是现在手机上的 APP,而是一个场景和计算的代码,是一个流动的、动态的代码。
记者:未成年人上网以及健康合理网游,一直是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在您这次带来的 7 份建议里面,有一份是关于加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保护体系建设的。作为一个父亲,您是如何管理和引导您的孩子上网以及网络游戏行为的。腾讯最近推出了一个协助家长了解和引导孩子上网游戏行为的成长监护平台,您如何看待这个平台的有效性,您会使用这个平台去了解和管理您孩子的网游行为吗?
马化腾:我是从亲身体验来判断产品。之前团队跟我过这个提案,比如家长通过平台设置,让孩子周末才能玩一下游戏、周一到周五上学期间不能玩。我看设计师写的是周六周日可以玩。我说不对,我们一般是周五晚就可以玩了,但是周日晚不能玩。所以这背后有很多细节在考虑,不是这么简单的周六、周日,因为你要考虑到第二天上学和不上学的问题。这些细节,你只有自己亲历过才能知道。
我跟孩子也是用这种方式,我们约好,我们不是一刀切不给。游戏确实也有它的好处,但是不能过度、沉迷,时间要管理好。消费我可能是限一个额度,你自己看着办,你花完了以后后面就没有了等等,有一个预算的概念。我觉得能提供这么个工具,能够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来管理,是非常好的。
当然很多人提出说,孩子换一个小号你也不知道,那怎么办?的确,如果孩子换一个小号,家长是短时间内是不知道的;但如果他用家长的卡来消费的话,肯定还是可以知道的,从你的卡上划走的钱最后落在哪个号当然是可以知道的。所以家长还是能够获得主动通知的。
我们更多地希望不是把责任推给哪一方,而是我们提供一个机制,让大家能够一起来互动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家长不去管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负面案例,你可以看到越沉迷的孩子,往往是家长很少跟他沟通,反而他就在这个虚拟世界里面寻求满足了,反而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所以说我觉得这个还刚刚起步,我们还希望大家都适用,我也会作为产品经理来做试用,我们也会有一个访谈小组,家长都会加入到我们这个小组里面来做。当然这里面还要再继续保护孩子的用户隐私的角度,因为孩子说你凭什么把我的资料给我爸了什么的,这方面也是一个法律上我们这个度的界限,监护人的权利到什么程度,这个也是可以探讨的。
但是我们是提供一个工具,这个工具上我们都可以按照不同的逻辑来实施。
记者: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面,在整个互联网环境里面,像包括盗号、电信诈骗或者包括其他的一些类似的,会让人受到经济损失的一些行为也是时有发生。我想问一下怎么结合咱们现在腾讯微信、QQ 这样的社交产品和怎么结合我们现有的一些大数据、云计算这样的业务来,来帮助我们的个人解决这个信息安全的问题。
马化腾:科技发展也是双刃剑,一方面便利了,一方面带来了安全的问题。
因为越多的个人信息在大数据里面汇集,确实会有潜在风险,尤其是现在的黑客行为这么猖獗。我们了解到很多的互联网企业的数据被盗之后,用户在各家网站或者各家企业的密码其实是差不多的(可能 30%、40% 都是一样的),是很容易撞库撞出来,可能一家被盗就全部牵连了。所以说,这个事情是整个行业都要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因此大家会在这方面会比较谨慎、保守也是很自然可以理解的。
但是在微信这方面我们是很关注的,而且也请放心,微信里面绑卡已经数亿的用户,几个亿的用户都已经绑了,这方面总体来说安全度还是值得信赖的。
但是这里面如果你没有做大数据和风控的话,也是一样会有危险的,所以一定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要把这种潜在的危险压到极低的情况。这方面其实是,目前看来应该说总体效果和安全性还是得到保证的。
但是唯一担心的是,有一些社交,就是社会工程学诈骗。比如有不法分子搞假的二维码让你去扫,甚至有人在群里发一个二维码说这是红包,很多人一点就其实就付账了。他之所以会上当,可能是因为在群里或者在别的场景里面,骗子用社会工程学跟他讲了让他信的这些话,导致受害者中招。
当然,就算用户没有绑卡,骗子用别的方式也会想方设法把钱骗走,包括让你去线下 ATM 转账。但是我们还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做数据模型,例如一个人跟你从来没打过交道,突然间让你转钱;或是收钱的这一方过去收了好多钱,以及他这个号是新的(也没有信用记录),这样的话我们对这些行为就要特别拎出来的。系统自动判断出来这个是可疑的,我们就暂时禁止,或者是钱能转但是不到他帐上,保持一天或者几天的申诉期,用这种灰度的手段去保护。这样的话我相信可以把绝大多数的一些有问题的号是可以抓出来的。
所以你深入看下去,这些从技术角度都可以解决。
记者:这几年微商的发展非常快,您如何看待微商乱象?
马化腾:微商乱象在第一两年很严重,现在其实已经好一些了,之前有一些是基于微信等平台提供微商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监管的确非常难。所以,我一直想,用什么技术手段能够有效监管,让用户看到好的微商和诈骗类微商的区别。我们从后台和大数据看到,一些微商是健康发展的。
对潜在的不可持续的微商,高额返利这种的,我们就要给予及时制止。但我们也很无奈,我们没有权利去执法,很为难。我也跟很多领导反馈过这个问题,如何能提前发现。我们也希望从公安和立法角度有所作为,我们会坚决执行。
记者:您刚刚说到了您的建议案,里面有一个关注点是数字内容文化产业方面的。腾讯是第一个提出泛娱乐概念的公司,5 年来我们也看到腾讯已经完成了游戏、动漫、文化、影视等内容布局。相比国外发达的文化产业和众多公认的超级 IP,您觉得我们做强自己、掌握全球文化主导权的关键是什么,我们大概需要多长时间能够达到这个目标。
另外一个问题,中国参与国际数字文化产业的竞争,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马化腾:为什么我们觉得数字文化产业,靠这几年的发展,就敢说挑战全球人家几十年、上百年发展的文化产业。有一个区别就在于,国外固然对 IP 的开发是很专业,他可以说“一鸡多吃”,把一个动漫或者文学产品包装成电影、影视、舞台剧、主题公园、线下产品,甚至可以再授权,还可以开发成游戏。这方面是很强的。
但我觉得中国现在做泛娱乐的概念一切一起步都是基于互联网的,这个和基于离线方式,传统无网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网的做法是我们的优势。而且我们已经实战经验这么多年,我觉得这方面我们是有机会说的。比如说我们也会看到国外的一些 IP 很好,他也不知道怎么开发,我说我们合作,我用你的 IP,我们来主导怎么做。
他们很多 IP 是可以做的,甚至手游他都不知道怎么开发,他都觉得美国手游没那么发达,不像中国这边能够做得很好。所以这些我觉得很多产业是可以拿到中国,其实是可以重新让它焕发生机或者是国内和国外一起合作,用好它。
记者:我们也看到腾讯去年 79 亿收购了一个手游的公司,包括您刚才也提到了中资目前是比较频繁地出海收购,包括像好莱坞的影业公司,全球游戏公司这样的文化产业,但是在收购文化产业的这个过程当中,是不是可能和收购其他的产业,要面临不太一样的意识形态,包括就是文化壁垒方面的一个考量。此外就是说做大文化产业的路径你刚才也提到了,把 IP 收回来,那么就是说把资产买回来和把 IP 收回来这样的路径,它又怎么样地协同,或者说怎么样的路径是更好的?
马化腾:的确中国刚才提到了很多,我们有很多实战的经验,也掌握了一些在互联网文化产业的一些打法,国内市场看到这些玩家都往外走了,资本也蛮雄厚的,也开始可以做很多的并购。
相对媒体来说,文化产业的敏感度没那么高。当然也有一些人说,比如说看到很多企业出去收购很多院线或者好莱坞的,可能国外的一些人也会呼吁说,我们会不会都被中国买光了,就像当年日本去买美国很多的这种资产一样,会有很多的论调出来。
但是我觉得相对来说还好,这块还是刚刚起步,而且很多还是可以合作的,很多IP可能也不卖,但是他可以跟你合作。而且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合作方式,可能说中国是出一部分的资源,他那边出很多很好的资源。特别是涉及到影视方面,制片人、导演这方面,这个就更复杂了、更难了,我们更多还是要合作或者投资一些好的团队和人才,就是他来主导了。因为我也不知道怎么开发你适合西方口味的电影和影视,那可能就要合作来做,可能拿中国市场来跟他交换还是资本入股,就是有很多灵活的方式。
我觉得这个过程当中还是缺乏人才,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锻炼出擅长国际文化运作的(包括交易)人才和经验出来。可能从国家层面来说也要鼓励和支持,同时也避免他过分地标签化和政治化,这方面还是一个产业、行业的问题。
记者:在去年的 11 月份的时候,您在乌镇互联网大会上就提到了AI,当时您是说,虽然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但是在过去一年得到了一点的技术突破,但是想具体地落实到应用上不是那么简单的。我想问一下具体的难点跟阻碍在哪里?腾讯今年会不会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产品还有具体的方向上有一些落地。
另外就是腾讯对于金融产品的看法,毕竟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那边也有很多计划出来了。
马化腾:AI 我们其实内部分好几块儿的,我们有 AI Lab 做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其实在我们各个事业部门(BG)里面其实都有 AI 的团队。其实过去几年一直在做了。比如说我们的优图团队,我们对人脸识别方面的技术是最强的。因为我们每天都有这么多亿张人脸照片往上传,所以想不强也很难,也应用在我们很多产品中。
包括我们在微信里面的语音数据是很丰富的,它其实对语言的这种训练是非常有利的,所以语音识别方面也在做。所以说很多领域,就是说都是要看场景,有的是跟图象识别有关,有的是跟语音有关,我觉得这个都有很多方面的不同的应用。
我们来做的是更希望是能结合到我们的产品里面,可能大家用起来发现越来越好用,或者说后台(包括信息安全方面)也可能需要用 AI 的技术,这样的话你不用铺很多的客服去看这些数据,那这样你完全是用 AI 的技术来去做信息安全,我觉得也是更有效的。
另外是金融方面,我觉得腾讯通常用“稳健”的一个思路去看。因为金融其实最核心的问题是稳定和稳健,就是拼谁的命长,而不是谁在短期内跑得多快。对于腾讯的金融业务来说,我们其实一部分是在体外(比如说像微众银行,是天然银行牌照的)的我们投资的,但是我们核心的(包括支付、包括我们的理财平台)都是在我们体内的。
所以我们这方面不是把它全部包在一个所谓的金融集团这样来做,我们并不是这样的思路,因为这些业务跟我们平台耦合非常紧,没有必要为了分拆而分拆,这个不是我们的风格,我们也一贯不是这个思路,也不会去玩儿什么“财技”(资本运作),显得好像这块儿资产有多少钱。
记者:外界认为可能小程序的出现是腾讯想要让微信解决一切的问题,解决不用再打开其他的 APP,但是小程序现在出现一段时间,你对它的期待是怎么样的,它想打造一个什么样生态系统,现在它的繁荣程度是否达到了您的预期,它的困难和瓶颈又是什么?
马化腾: 我觉得外界太误解了。其实小程序在一些应用场景是可以极大地降低用户流失率的。比如说摩拜单车的小程序,很多摩拜用户本来没有装 APP,我现在就要骑自行车,要花一块钱下一个 APP,他的流失率是很高的。
所以对摩拜来说,我们不是想取代你的 APP,而是说对于重度用户,我们反而希望你用小程序用一段过程当中,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场景途径,引导你去下载 APP,因为你更复杂的体验可以在 APP 上实现,比较轻量的可以在小程序上来实现。
我觉得是我们看问题都是这样看的,就是从用户的角度。用户想怎么用我们就支持他,而不是去控制流量。
记者:请问腾讯是否计划加快推出微信公众号的付费阅读?在互联网免费模式仍然占主流的今天,微信的付费阅读是否能够真的走得通,知识付费的春天是否真的到了。
马化腾:其实我当初在朋友圈回复朋友回答,后来被截了图传出去的。有一些误读,有些人骂说公众号怎么还收费了?这个就跟当年讲微信收费一样是谣传。
其实我们是提供一个基础设施,让内容生产者自己决定你哪一些是要免费,或者哪一些部分放在付费包里,还是说免费,是由你自己决定的。因为这也是一个内容制造者的刚需,过去他可能是靠尾部广告或者加入我们的广告联盟,但是我觉得应该还有另外一只腿,就是他愿意把高质量的内容做成付费,或者是做成俱乐部、粉丝经济。我们已经看到很多公众号,其实用另外一种方式来经营他的会员,但是我觉得还可以直接在系统上支持,这样更到位一点。
就好像,公众号原来有打赏功能,其实也是一种付费方式,但是那种是属于丰俭由人了。为公众号运营者丰富这些管理手段,对整个产业是更加多元、更加好处,而不是一刀切的。因为我们不会代替他做决定,都是由这个内容生产者自己决定的。
记者: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想问您,您刚才说了移动支付实名制,可能是对个人信息泄漏比较有效的一个保护手段。我想问您在这个互联网(特别是大数据时代),您认为隐私权是否应该进一步开放,不存在绝对的隐私、可管控的隐私,风险可以承受,这样的观点您能接受吗?谢谢!就是隐私权是不是应该进一步开放。因为您刚才说到移动支付实名制,包括长期的信用评价,可能很多信息是掌握在我们腾讯或者其他一些平台手中的。您觉得这个可管控的隐私风险是不是可以承受,这种观念您接受吗?
马化腾:首先讲一下那个实名制,刚才讲了虽然运营商、银行很多实名制,但是发现其实对于有经验的黑产来说,也拦不住他,现在很多网上倒卖直接买你的身份证,甚至我们看到他到乡下给村里说谁用你的身份证借用一下,我就买一个号,实名的,是你来买,我就送你一个礼物,好多人就愿意了。
你从数据还看不出有问题,以为是真实的,当然你后端可以看到,怎么这批人怎么同一时间注册,怎么都来自于同一个地方,你也可以抓,但是你发现人家是有对策的,不是说你那么简单实名,所以还要继续打,还要再看人家黑产怎么出招,你再怎么出招。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你达到,跟黑产对抗到极限的时候,带来的弊端就是对抗者有可能会拿了很多隐私的数据,然后这个数据万一你自己保管不善被别人滥用或者哪个员工把它偷出去了,反而产生更大的次生灾害。我们会观察到真的还有这个问题,还挺麻烦。
所以说这时候我其实是建议他的这种大数据的个人隐私,不应该收集那么全,应该只收集必要的甚至是脱敏的。你只要能够做到单向验证就不要全量去存或者说双向都能存,纯单向,就只能从那里看过去,它回不来,或者说数据分散一点,一块块切开,让它不要出什么问题一锅端拿走。这样的话才能真正保证安全了。就是你做黑产对抗要拿这些数据去做,也希望能够建立这样的一个基础。
但是现在你看到很多企业就是保存得很乱的,包括密码都是明文保存的,我们 QQ 微信的密码从来都不是这样保存,从我们创业公司第一天我们 QQ 密码就是单向的(只有用户自己能知道),就是我都不知道,所有员工你拿这个原始数据都看不到明文,只有你输了验证是对还是不对,这是单向的,但是很多企业都没有这个意识。
PingWest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