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媒体可靠消息源获悉,京东和特斯拉已经签订了全年的采购协议。虽然没有更多的细节透漏,但是根据一位内部人猜测,从品牌价值来看,京东和特斯拉的意思很明确,要实现相互借力的目的。
话题企业特斯拉正发力中国市场,此前透明化车价、在华交车等一系列举措赚足了公众眼球。不过,由于充电设施建设滞后,特斯拉在华发展遇阻。但这一 现状正在破解。不久前,特斯拉先后与银泰集团和SOHO中国启动了“目的地充电”项目,这也意味着特斯拉的充电网络覆盖了国贸和望京两大主流商圈。有业内 人士认为,在京东“6·18”大促刚刚结束时,特斯拉与京东签下大单也有借势之意。在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的同时,日前特斯拉确认SUV车型Model X将 在2015年初发货,被看做抢占中国市场的好机会。
汽车作为为数不多几个没有被电子商务攻破的少数几个行业之一目前也好像绕不过去鼠标这道坎了。由于汽车是个需要体验的大件,再就是线下服务的持续性,配件与维修的不对称,信任的缺失,监管部门的不统一,让电商的标准化服务无法快速形成市场推动力,进来的几乎资本全线覆灭。尽管如此,巨大的市场存量和想象空间,仍然吸引着无数各路英雄,飞蛾扑火,向汽车电商发力。
1、传统电商平台试探。京东、淘宝、天猫、1号店等,虎视眈眈,到处拉拢,测试,但由于线下4S模式投资巨大,既得利益与既成事实让汽车品牌厂家无从下手,只能拿卖不动的车型赚个眼球吆喝。
2、汽车网站传统的互联网时代,依靠流量、眼球、内容、线索四大想象但本质是卖广告的汽车网站。
3、BAT从车联网倒推汽车电商。依靠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成功,在移动互联网的布局已经完成,BAT希望进军车联网,再反过来搞定汽车服务和汽车销售电商。
4、汽车厂电商。汽车厂成立了数字营销部,却不知如何开展工作,纷纷去做汽车之家和易车。有的还尝试在淘宝、天猫上卖车。甚至以为开通了微博、微信就是所谓的数字营销了。
5、汽车集团电商。这个目前来看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但也是最有可能失败的。成功了就是康庄大道,以后成为中国汽车流通巨头,失败了可能就是消失,上市公司退市也是正常现象。
汽车集团百强中上市的有11家。一种模式是大面积快速开店,形成天量流量,走金融模式。另一种模式是汽车集团的创新,向上下游进军,遇到的是商业模式与管理的问题。由于极度不对称的关系,流通商抢不到厂家的利润,从运费上,财务上可能都受到 厂家的剥削。
汽车集团只是从自己角度出发,不可能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规律出发,所以和汽车厂一样,以为自己内行,能控制。实际互联网的思维是颠覆,从行业内出来的,老一直考虑为自己,怎么可能颠覆,内部利益的协调,无法颠覆,只能覆灭。而移动互联网的角度是客户,客户先爽,企业怎么能让客户爽,这个悖论又来了。 所以所汽车集团自己内部玩,哪怕技术再强大,专家再多,也只会是空悲切,白了少年头!
这其中就可以借助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力量来进行合作。比如M4S,可以通过第三方来完成自己的身份转换。
汽车电商是思维转换问题,更是身份定义问题。滴滴打车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它是“快速专业服务”。不能从出租行业内部来看嘀嘀打车,因为滴滴正是通过颠覆行业来进行管理操作的。因此,我们来审视Uber 最近所遭遇的出租业罢工事件就能明白:颠覆业内的新方式注定会引起“改变的阵痛”,但是这些成长所带来的挫折并不能改变新生力量的成长,这就是颠覆的力量。所以,在此也要警示汽车行业的大佬们,如果不从自己内部发生改变,将注定被市场洗牌。
所以如果汽车涉足电商模式,需要对自身进行规划,减少走弯路的行为,相信未来电商将会成为汽车品牌商所青睐的渠道之一,但一切也需要建立在一个可行的方案上,至于前景是否明朗,需要看相关的储备人才何时能够探索到正确的模式。
【 本文资料参考自艾瑞网,由IT思维整编发布,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
[…] 这次,沈海寅在国内算是第一次创业。他的公司叫智车优行,是家造车的公司,自打去年11月份组建团队以来,年前整个团队一直在做车辆系统研发,今年1月份又开始做车的外形。我问他他的汽车会是个什么样子,这个40多岁的男人回答道,会是辆比特斯拉更好的汽车。“但造车模式会是小米模式。”他补充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