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看到有人在知乎上面问一家专门做生鲜B2B的企业到底有没有发展前途,有这样一位自称是农业战略和农产品品牌营销专家的用户,对这种模式极其贬低,认为纯粹是烧钱浪费不靠谱。对于这个问题,以前没怎么接触过这方面知识的笔者,一时间还真是不知怎么回答。但机缘巧合,笔者有幸和这家公司的内部人员沟通了一下,也从中了解了一下这家公司的情况。
为了避免打广告的嫌疑,且不提这家公司的名称,只说下这家公司的运作模式:这家公司目前已经在生鲜B2B领域深耕了很长时间,也正在积极开拓生鲜B2C业务。前者的模式是缩减农产品到餐厅的中间复杂环节,通过自建仓储和物流,将田间地头农产品与餐厅直接联系起来,保证绿色原生态,解决农民在农产品交易中处于不利地位的问题,方便需要大宗生鲜产品的餐厅店主。而后者的模式针对的目标用户是普通家庭,将农产品直接送到各个家庭的餐桌上面。
通过和这家公司内部人员的交流,我还觉得这种模式还是挺有发展前途的,我的理由如下:
1,生鲜B2B模式,花大价钱自建仓储和物流,采取很重的模式,这很像京东。虽然我们都知道,生鲜电商在冷链物流等方面存有限制,但话说回来,哪种模式没有自身的限制性因素呢?大热的O2O尚且问题一箩筐,更何况经久未变的农业领域呢?况且如果主打一个城市,实现同城物流送货上门或设立自提点,要保证生鲜的质量应该不太难。另外,说到生鲜电商现在不盈利或者很难盈利,但主做B2B的京东照样也没有盈利啊,不是也生存的好好的嘛,而且人家目前还在积极展拓B2C业务和O2O业务呢。所以,只要积累了一定的量,按照正确的思路走,实现变现和盈利应该不是很难。
2,2015年克强总理已经将“互联网+”概念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一方面,“互联网+”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农业发展又是必需。那“互联网+农业”又该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所以,你能说农业电商是一个伪命题?生鲜B2C就没有发展?政策在那里摆着呢,边走边瞧吧!
3,痛点决定市场。餐厅负责货品采购的人员每天凌晨三四点去疏菜批发市场去购货,以保证早上或者上午餐厅的及时开张,如果你是采购人员,你会不辛苦?另外,你每天想回家做一顿可口的饭菜,但是到了菜市场之后才发现菜市场早已人去菜空,而且超市的菜价高的吓人,你不觉得苦恼?前面的痛点预示着生鲜B2B机会存在,后面的痛点也显示着生鲜B2C的可能。
4,资本市场的重视。目前这家企业已经获得了很多投资机构的青睐,进行到C轮融资。所有的资本动作都能显示出资本市场都对这块市场的看好。若真如你所料,这个领域没发展,那就是这些著名投资人或者在玩票或者眼已瞎。要是以后生鲜B2B还能有些大动作,你还在坚持己论,那就是你的脑子瓦特了。
生鲜B2B到底有没有发展前途,其实谁说了都不算,笔者只能说看好。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希望这些做生鲜B2B的企业越来越好吧。
(from:建伟,iDoNews 专栏)
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