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关于商业和道德的文章。
因为百度贴吧被售卖,百度一时间成了社交媒体上口诛笔伐的对象。随后百度宣布贴吧所有病种类吧全面停止商业合作,只对权威公益组织开放。针对这一具体事件的评论、技术的、商业的实在分析已然多如牛毛,但若追根溯源找寻引发此类事件的根源,其实是“虚”的,这种“虚”就是所谓的企业价值观。
在问罪百度的同时,许多人同时表达了对谷歌回归中国的殷殷期待。为什么一个走了这么多年的美国企业,能够引发人们如此强烈、真挚而长久的思念?
在《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一书中,谷歌的创始人写道:“聚焦用户,一切水到渠成。意思是说,我们会始终为用户做对的事情,也相信我们的创意精英能够想方法从中获利。”这番听起来充满理想主义气质的说辞在谷歌高管总结成功运营经验,著书立说之前,就已经从商业回报上获得有力证明。
这番话的背后,其实隐含着一种商业理念:只要公司诚恳老实从事商业活动,那在创意精英的带动下,走向商业成功就是或早或晚的事。可当如此理念被置换到中国商业和社会语境下,在一些老于世故的人看来,便不免被打上“幼稚可笑、不懂国情”之类的标签。
数月前,曾与友人有过一次闲谈,对谈内容大致说谷歌的“不作恶”价值观难以在中国有继承者。
从制度约束层面上谈,西方法律对超大型企业有着严格的法律条文约束,80年代末微软统治美国90%以上桌面操作系统市场,联邦贸易委员会展开调查,整个调查审判持续多年,其间波折不断——这是政府起诉企业。反过来,企业将政府告上法庭也不新鲜,三年前棱镜门事件出现后舆论哗然,谷歌旋即带头起诉美国政府,微软随后加入战团,一致要求美国政府信息透明化,无果后又起诉美国政府。“龙头老大“带头问责政府,固然有企业社会责任之类的因由,但其用户信息被控带来的负面舆论更是敦促这些企业质疑政府行为的最大动力。
所以,很难想象西方大型科技企业敢于明目张胆侵犯用户隐私,遑论为了商业利益带以诱导为名义进行实质性欺骗了。
再者就是企业所处国度的文化氛围。相比起欧洲,美国的宗教氛围其实更为浓厚。 2014年的“美国宗教景观”调查报告显示,美国自称基督徒的人数在近几年之间下降了8%之多,但世俗化社会里真正的“无神论者”所占比例也少得可怜。更何况文化氛围的熏陶更多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展开的。
社会学家韦伯认为,新教客观上为证明世俗活动具有道德意义起了作用,导致和促进了资本主义精神的萌芽和深入发展。在韦伯学说中,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商人赚钱并非是一种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商人利用这种手段向“上帝“证明其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所以在此衷心希望当某些国人看到西方富人将个人财富用于慈善时,不要再一味作出“避税”的阴谋论式猜想,也不要再一口咬定冰冷的“理性经济人”假设。
制度与文化,这两项与商业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关键要素,在中国商业与社会发展的几十年中无疑是严重缺失的。但回看中国的商业史,商业伦理又被置于怎样的地位?
一度商人在中国历史上是居于末流的,《管子》中讲“士农工商“,商居末位,与现在商人的黄金地位迥然有别,白居易更写诗”商人重利轻别离“狠狠“黑”了一把彼时商业阶层人员。但古代传统在商业的道德基础上却绝不浅薄,理论层面上,春秋时代杨朱学派主张“贵己“,不是要搞极度自私自利,而是要丰富个体的精神价值。而从实践层面看,后世总结而出的各类商道精神也层出不穷,徽商有”富好行其德”之言,表现其强烈社会担当,晋商能够在明清时代崛起,除了有对国家时事政策的洞察力,更有“信用传千古”的美誉作支撑。
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实力与西方国家旗鼓相当,中国互联网企业也必然将在全球化的时代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有底线的商业法则和有人道精神的商业伦理无疑也同样至关重要。
作者:何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