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思维

文章页右侧顶部广告

内容创业者的集体焦虑:流量思维失灵 跳入知识付费汪洋大海

2017-03-17 5:33:25 0 业界资讯 | , ,

文| 铅笔道 记者 韩正阳

伴随着知识付费的兴起,越来越多用户的学习阵地从书本、课堂转移到电脑、手机、Kindle等移动设备。

►导语

林少从身旁一晃而过,一米八的大个子小跑着,很快消失在朝外SOHO写字楼的拐角。

清晨9点刚过5分,北京CBD有些冷清。两周前,总部设在厦门的十点读书在北京开办第一家分公司。这几天,他密集见人、谈合作,与铅笔道的采访安排在周日早上9点。

林少为人谦逊,为给记者买早饭而迟到几分钟,见到记者后连连道歉。

“知识付费这一块,北京有很多资源,我们要在这里多找一些老师,所以就来了。”林少开门见山道。去年,他创办了知识付费产品“十点课堂”,不到1年带来3000万元流水。

事实上,这样的数字算不上数一数二。2016年,罗辑思维“得到”、喜马拉雅、知乎live、分答等知识付费产品,频频爆出让人瞠目的数据。豆瓣、微信的内容付费产品或刚上线,或已在路上。

为探究这波浪潮兴起背后的故事,铅笔道接触、采访了利益链条中的内容生产商和运营商(十点课堂是其中之一),了解投资人的看法,询问部分付费用户的体验。

这些故事里有舍有留,有怀疑有坚守,有失望也有惊喜。可以看到,自2015年发酵、至今热度不减的知识付费并非坦途。

走过黑夜,晨曦乍现。在内容生产商、运营商、投资人、付费用户等多方合力下,知识付费作为内容变现的一条途径逐步被认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业者试图涌入,各方做出了怎样的探索与改变?

注: 相关内容经受访对象确认,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焦虑的内容创业者

2015年溽暑,杭州一间会议室里,二三十个人挤在一起。餐饮老板内参、张德芬空间、酒业家、12缸汽车网等项目创始人的身影也在其中。

这些来自不同行业的人有一个共同点,都属于内容创业,而且拿到了狮享家新媒体基金的投资。

基金创始人吴晓波常定期举办闭门会,这次讨论的主题是内容付费。

吴晓波率先抛出论断:“把广告营收做到三分之一以下,咱们这些新媒体项目才有增长空间。”

会上,有个人在一旁听得格外认真——十点读书创始人林少。吴晓波的话,林少有着切肤之痛。

2014年前后,林少夫妇先后离职创业,全职运营微信公众号十点读书。直到2015年,两三人的小团队勉强实现收支平衡。每个月零星接到广告,费用则要看行情和粉丝数,最开始只有小几千元。“广告收入不太稳定,当时全靠爱好和积蓄坚持下来。”

一路走来,林少认为广告是一条很难爆发性增长的变现途径。当内容电商和内容付费在讨论会上越来越多被提起,另寻出路成了共识。

与广告相比,内容电商理论上存在指数级增长的可能。但现实尤为残酷:十点读书上线的第一件商品只卖出几十单。这个数字对当时关注人数超过300万的微信大号来说,用惨淡形容毫不为过。这是个流量生意,近乎为零的转化率就像是一份死亡判决书。

而且,外界多少对内容创业者抱予高尚者的期待,一旦染指卖货,就像走上了一条“歪门邪道”。2014年7月,罗辑思维在线销售月饼,遭受大量吐槽,有人质问罗振宇:“一个做内容的人怎么能做卖月饼这么没节操的事情?”

卖货成了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一方面创业者们做着选货、上架、发货、退货、客服等繁琐的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承受由此带来的非议。

如此“重”的模式让内容创业者焦虑的同时,也让他们开始把目光转向内容,回归内容本身的价值。

同样感到焦虑的还有“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创始人李筱懿。

◆ 李筱懿出身传统媒体,至今已经出版多本图书。

任职于《安徽商报》10年,李筱懿亲历了传统媒体的兴衰。对比那些倒下的以及屹立不倒的报社后,她发现,仅仅依靠广告收入的报社一定会受到灭顶之灾。“活下来的报社(如南方日报集团、浙报集团)都是多项营收并行,比如他们甚至涉足了房地产、汽车4S店,酒店、物业等等。”

传统媒体的状况让李筱懿不敢掉以轻心,公众号运营第一天,她就定下目标,“多种营收方式并行”。

2016年入春,某个周末午后,李筱懿和合伙人陶妍妍窝在沙发里商讨内容方向,天蓝色的墙面、女性化的装饰无一不在昭示着这是一家为都市女性输出内容的公司。屋外,两人的孩子在互相嬉戏打闹。

几小时商讨后,两人达成共识:尝试做一款付费内容节目

李筱懿向投资人吴晓波发微信征求意见,对方当即回复:“赶快去做。”

如果把视线拉回宏观角度,不难看到市场环境在变。随着微信钱包、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手段普及,几乎消灭了支付门槛。国家对版权保护加强,近两年,用户逐渐培养出为图片、影视作品付费的习惯。这让内容创业者依靠知识变现,多少有了底气。

局部的实践不期而至。2016年前后,罗辑思维得到、喜马拉雅开始尝试付费订阅。2016年被不少人称作知识付费元年,林少和李筱懿也在这一年开始了尝试和探索。

流量思维失灵了?

李筱懿被多数人熟知是以其作家身份。她的《灵魂有香气的女子》长期占据畅销书排行榜,整个图书销量目前超过250万册。

同时,她还拥有一个160多万用户的公众号、18万订阅用户的广播和40个城市社群。

依托知名度和用户基础,“我们在四五月春暖花开的时候开始了内容付费的试错”。

此前,李筱懿观察到高晓松透过男性视角讲述历史人文的节目大受欢迎。“罗振宇说得好,高晓松说得也好,但是这个市场没有女性,是空白的。”

据此,团队拍摄了4期女性主持的脱口秀节目。上线前,李筱懿将视频拿到手里,从头到尾审视一番。“越看越觉得不对劲,这样一个没有用的东西,用户愿意为之付费吗?”她打起退堂鼓,即使有200万读者、100多万订阅用户的流量基础,但在付费面前,信心顷刻瓦解。

此番试错夭折后,李筱懿将内容付费搁置。

与之相比,林少在试错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并用实践数据验证了单纯依靠流量,付费产品很难成功。

和李筱懿不同的是,林少无意成为付费内容的作者,他想成为平台运营商的角色,邀请一帮作者一块做付费内容。闭门会上,心中埋下做知识付费的种子后,他一直思考以何种模式切入。

最初的想法是做打包产品,邀请多个老师,推出1000元的打包价。思考再三,林少认为用户习惯还未养成的情况下,1000元的定价会把他们拒之门外。

“200元以内,类似99、199元的定价还能接受。”按照这样的定价,林少决定放弃打包,推出单品。

他环视四周,找到身边一个写早餐书的朋友。筹划一个月后,视频上线,定价9.9元,结果卖出小几千份。需要指出的是,视频上线时,曾在十点读书的公众号上做推广。这个千万粉丝的超级大号,最终只带来了几千个转化。

◆ 林少晒出十点读书后台数据,至今已有1500万关注,日增关注近4万。

这与林少的预期相去甚远。他觉得一个定价99元的内容,至少能够卖到5万份,收入在500万~1000万元是比较理想的数字。显然,单纯依靠十点读书的流量无法达到这一目标。

不甘心,林少又接着尝试七八个课程,一直未见起色。“没有经验,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数据上不去,成了林少心头的隐忧。

但这样一块肥肉没人愿意轻易放手。“它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相比电商模式很轻。”林少说道。他认为市场一定存在,但要先把路走通。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林少前期的实践至少证明了在知识付费面前,仅依靠流量转化可能行不通。

显然,罗振宇也看到了这一点。

今年3月8日,北京瑰丽酒店里,面对着众多内容创业者和媒体,罗振宇说道:“恕我直言,这个产业里面流量可能不值钱。”

他进一步解释称互联网时代有两类公司的生存方式,一类是谷歌、新浪、微信这种依托流量的模式,还有一种是像苹果一样做好每一款产品的模式。而知识付费由于漫长的服务周期,更多需要借鉴苹果的模式。

因此,他把阵线收缩,所有《罗辑思维》的节目不再上架喜马拉雅、优酷等流量平台,只在“得到”独家播出。

流量是桶万金油的说法,在知识付费面前似乎失灵了。

10天2万付费订阅200万流水

去年10月,李筱懿带着团队从合肥来到厦门。下飞机后,一行人直奔十点读书办公室。

为促成此次见面,林少在三四个月前就向这位三四年的好友发出合作邀请。彼时,李在内容付费领域尝试后有些受挫,加之筹备新书,一起做付费课程的事情一直没能提上日程。

两人在微信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一来二去,李筱懿决定去一趟厦门。

态度的改变源于市场形势的好转,市面上“得到”、喜马拉雅、分答等知识付费产品已小有成绩。“我一直在观察内容的风向,忽然有一天觉得一下就找到了那个点。”

李筱懿口中的“点”指的是内容的方向。她认为知识付费最重要的是内容要“有用”,用户能从中学到东西,他们才会为之买单。

忽然之间“开窍”的,除了李筱懿,还有林少。不同的是,前者关注内容的功能性,后者作为运营商,把焦点放在“人”身上。

去年年初,在尝试了七八个付费视频用户反应平平之后,林少没有停下脚步。这次他大胆找到了《我是演说家》第二季的总冠军刘轩,其父刘墉是知名的华语作家。

这位哈佛大学心理学的博士生答应为林少拍摄视频,内容关于心理学应用。历时3个月的拍摄、修改、重拍,去年8月视频上线。

无论林少还是刘轩,都没有对视频抱太大希望,结果大家收获一场惊喜。上线首月就有2万人付费订阅,目前这套视频以99元的价格累计获得8.2万人订阅,带来收入超过800万元。

“总算是试出来了,从此坚定了我找头部作者的决心。”林少松了一口气。

成功的模式可以拿来复制。所以让“头部作者”的李筱懿做付费内容,林少信心十足:“请她来做课是肯定没有问题的。”

在厦门稍感闷热的午后一见面,两人顾不上寒暄,“直截了当地讨论如何做内容”。李筱懿回忆起见面时的场景说道,“我们的目标很明确,一起做一个和女性成长有关的内容”。

合作达成,晚上两个团队一起在厦门宴遇餐厅聚餐。第二天傍晚回到合肥,李筱懿着手准备视频内容。

期间,喜马拉雅也没有错过李筱懿这样的头部资源,前来寻求合作。去年12月,李的音频节目率先在喜马拉雅付费频道上线,第一天收获600多付费用户,排进新品榜前三名。目前这个定价200元的节目一共收获了10000个订阅,数千个付费用户。

◆ 李筱懿的女性成长课至今已收获3.3万份订阅。

春节期间,李筱懿的女性成长课在十点课堂上线,10天2万人订阅,带来的流水达到200万元。“从1万到2万,再到现在的3万,几乎每一个数字都是破纪录性的。”李筱懿向记者述说着知识付费的爆发。她的团队也因此在短短一个月里获得可观的营收。

放眼同行,抓头部作者成了内容运营商们心照不宣的秘诀。

去年夏天在行上线,请来王思聪、李银河、罗振宇等名人做付费语音问答,名噪一时。

罗振宇称为了说服李笑来开付费专栏,吃火锅时,趴在桌子对面跪地求对方。李笑来吃High了,最终答应下来。使出浑身解数圈头部内容的做法由此可见一斑。

“这个社会正在被用户赋能,滴滴负责出行,百度外卖负责御膳房,将来会不会需要一个翰林院?”按照这个思路,罗振宇不断寻求行业里的顶级作者,意图将“得到”打造成一所“翰林院”。

有待开垦的知识荒原

根据前两周罗辑思维CEO脱不花公布的数据,“得到”目前一共有超过560万用户,其中付费用户近200万。扣除逻辑思维60多万份订阅,其他节目的累积订阅在80万份左右。

去年12月,喜马拉雅“知识狂欢节”单天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其中马东领衔的《好好说话》单日销售额555万元。

更早些时候,上线刚刚一个月的分答就获得2500万美元融资,42天获得超过100万个付费用户。

林少也向铅笔道透露,十点课堂上线至今销售额近3000万元。

一串串数字赚足眼球,引来新浪、豆瓣、腾讯也争相加入。有人开始担忧:这个领域是不是太“热”了?

一次分享会上,罗振宇对林少说:“林少,你说今天我们之间算竞争吗?”言下之意,罗振宇认为知识付费领域目前没有竞争。他进一步解释道,“得到”教育的用户开始人生第一次内容付费,也有可能为“十点”、知乎、喜马拉雅等平台付费。

◆ 分享会上,罗振宇向媒体及同行讲述“得到”发展到现在的数据与心得。

事实上,互联网时代,用户时间被切割。过去碎片化时间被娱乐无聊填充,现在常常焦虑的现代人希望用学习来打发。

记者采访了一名职场女白领,她是知识付费的典型用户,至今已在各付费平台上花费近千元。她指出目前的付费内容能够达到她的预期,但是缺口依然存在,有些知识在付费平台上无法找到。

娱乐工场合伙人刘献民同样看好这一市场:“未来能给大众进行知识变现的平台会越来越多。”同时,他也指出,“市场上会有越来越多并不值得付费的内容,或许会出现一个工具告诉你什么内容值得买”。

而已经在知识付费领域作出一些成绩的林少则表示,今年会持续引入头部作者。等更多用户的付费习惯养成后,明年会尝试引入腰部内容。

罗振宇更是将人工智能与知识付费结合在一起,提出“得到”会将专栏内容标签化,甚至雇佣包括傅盛在内的私家老师请教相关知识,筹备生产智能内容。

罗振宇有个比喻,他把知识付费比做汪洋大海。

这个月他把知识付费的参与者聚在一起,告诉大家:“我们都是汪洋里孤独的打渔人,只有这几条小船怎么会是冤家呢?我们尽可能凑近一点打渔,关键时刻还能守望相助。”

编辑   王  方    校对  石晗旭

铅笔道

铅笔道专注的是融资领域,报道已融完资的创业者。我们只关注方法论。我们不卖软文,不卖广告,不写黑文。

发表留言

Return to Top ▲Return to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