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思维

文章页右侧顶部广告

职场思维 | 所谓的「透明度文化」,国内的科技公司敢去践行吗?

2016-06-25 11:20:11 0 职场思维 |
在西方,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开始拥抱「透明度文化」,这种将所有的问题、矛盾、敏感的信息(比如工资、晋降级)公布于众的做法,国内的科技公司敢去仿效吗?
创见干货:
在西方,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开始拥抱「透明度文化」,这种将所有的问题、矛盾、敏感的信息(比如工资、晋降级)公布于众的做法,让公司文化彻底焕然一新。固然它对稳固员工流失率,提升工作效率有着一定的帮助,但是其中的风险也是不言而喻,关键是,国内的科技公司敢去仿效吗?

所谓的「透明度文化」,国内的科技公司敢去践行吗?

厕所里,小张正在带薪上着大号,忽然听到隔壁间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啊,是老李,他在打电话。

「对,对,那个项目的责任人就是小张,之所以出了疏漏,全是他没注意。嗯,是是是……」

小张心里清楚这个项目的来龙去脉,而他只是一个执行者,所有的想法都是他的直属领导老李一个人的,如今,他意识到自己成为了每次重大新闻里时常出现的那个特殊角色「临时工」。

他该说什么?如果不背这口锅,当众撕破脸,老李以及老李上面的人是不是会把这个仇记下来,非但没有把自己洗干净,反而日后被领导穿小鞋?如果背了这口锅,自己怎么想也咽不下去这口气啊。

小张一边沉思,一边保持着蹲着的姿势,手里拿着烟,在袅袅升起的烟雾中望着天,「凝固」成了一座思考职场与人生的雕像……

甩锅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并不陌生,但除了它之外,还有很多带有毒性的东西……

有理由相信,小张的故事并非个例。「甩锅」的文化不仅小公司有,大公司也是非常盛行。就比如 Symantec 出现的安全事故,大众燃油排放造假丑闻,Citigroup 的市场操纵舞弊案件。如果你关注上好几起,你就会发现它们有着相同的剧情: 往往从中摘出来一名员工,他将挡在这个公司前面,成为罪魁祸首,公司任何的失败都源自于他。这固然可以让公司能够逃脱公众严厉的目光,但是每次出现重大危机的时候,将「黑锅」甩到某个员工的背上,这真的是对未来公司文化的塑造有益吗?换句话说,这真的是可行的作法吗?

除了「甩锅」之外,公司的不透明还体现在工资表上。几乎每一位应聘过的同学应该都听到过对面人力资源干事很严肃的说:「我们公司吧,工资是背靠背的,员工私下是禁止讨论的。」但是即便每次发放工资前,工资表在办公室的传递犹如谍战片里的绝密情报,但到最后大家还是或多或少打探到周围人的薪水,并开始比较。很快,误解、不满、抱怨,非议、流言蜚语就开始四处升起了……

创见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透明度文化》,是 Buffer 的创始人所写的(Buffer,一家专注于社会化分享的初创公司)。如今,科技公司都在打造一种「透明度文化」,即工作中所出现的所有矛盾,全部摊到桌面上来说。公司的使命愿景,以及目前最新的进度,下一步要采取的计划,从最高层到基层员工,所有人都很清楚。这里不存在「员工不清楚老板成天忙啥」的困惑,也不存在「下班之后充满怨念的吐槽,无奈与叹息」,难道西方的月亮就是比东方圆呢?

那么问题来了,透明度文化,国内的科技公司敢去效仿吗?你所在的公司,是否有着某种程度上的透明度呢?你对透明度的理解是怎样的?透明度文化是否存在着某个前提,亦或者是在某些事情上要做到透明,哪些事情上则不需要。

公司怎样才算是变透明了?

首先,让我们先搞清楚「透明」的意思是什么。所谓「透明度」,其实是公司构建出来的一种文化。它既对内,也对外。在这种文化氛围内,部门和部门之间的信息是充分共享的,面向股东、投资人、社会公众,它将公司运营的很多关键信息共享出来,从而树立一个有担当,非常正面,深受信赖的企业形象。

如果具体到公司内部的运营管理,它的做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几种:

在工作流程上面,一旦发现了工作中所存在着的冲突、矛盾、公司管理层是会将这些问题放到员工大会上,摆到桌面上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讨论,并最终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的。

在薪酬制度以及选人用人方面,拥有一套公开、透明的绩效考核标准,每一位员工都知道自己和他人的工资组成部分是怎样的。在后续员工培养,晋级或者降级的环节,部门经理和员工会做充分的沟通。如果员工表现没有达到标准,经理会直言不讳地指出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今后该如何做才能获得认可,员工会提出自己在工作中所遇到的顾虑,以及挑战。

在战略实施方面,企业的愿景、价值观得到最大化的体现,践行。公司从上到下的行事标准统一成一根准绳。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员工定期知道公司目前所处的状态是怎样的,哪些战略目标达成了,哪些还留待解决。公司强调每一位员工不仅仅是「螺丝钉」的角色,即将眼光锁定在自己的岗位上,不要去管其他闲事;相反,它鼓励员工能够经常拿出主人翁的心态,即你就是这家公司的主人,如果换成是你去管理运营这家公司,遭遇某些特定的问题时能拿出怎样的解决办法。

公司变透明了,到底有什么好?

第一点:沟通成本大大降低

当业务不断扩大,公司需要设立越来越多的部门,当部门以及人数多了起来,几乎每个部门负责人都会有着自己的想法。在做决策的时候,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有时候是不会得到高度统一的。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说真话,或者有技巧性地去遮盖一部分,选择说一部分真话的时候,公司内部的沟通成本大大增加,而当问题出现,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的事情就会成为家常便饭。

一旦公司内部的信息实现高度透明,沟通成本急剧减少。每个人都知道现在团队面临的问题是什么,目前公司进展到了什么阶段,当下最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第二点:员工的归属感增强,由此员工的留存率大大提升

当公司内部实现了透明度,员工知道公司是信任自己的,而经理也会更了解员工们的想法。曾经,总是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大胆一点的员工直接推门进来,把辞职信放到主管领导的桌子上;腼腆的员工会手捧手机,左思右想,打下一大段话之后按下发送键,不管是什么方式,最后肯定是会出现一位一脸懵逼的领导。

第三点:企业愿景得到了统一

公司的文化透明,桌子上说的话,桌子下做的事,进入到同一个频道。这个时候愿景不再仅仅是流于口头上的口号,画在空气里的「大饼」,而是每一位员工切切实实追求的目标。在此时,个人的发展目标和企业的发展目标得到了高度的统一,由此带来公司生产力的提升就不用赘言了吧?!

很多人不屑于「企业文化」,觉得那是做给别人看的一副「金字招牌」,但他们不知道,不管怎样,企业内部肯定会形成一种文化的,如果你不按照既定的方向和原则去营造它,发展它,那么它分分钟会被一部分人带跑偏了轨道。

西方的公司都是怎么做的?

将透明践行到极致,直接在世界面前「裸奔」的 Buffer

在这里,要隆重请出一家「透明度」文化做到极致的公司 Buffer。该公司竟然直接把自己员工的工资表以及计算方式全部公布到网上了,这哪是公司内部的透明啊,这完全是面对全世界透明啊!详情请看下图:

所谓的「透明度文化」,国内的科技公司敢去践行吗?

这里面透露了:

计算团队薪酬的方程式

每位员工的名字、职位和薪酬(位处世界各地)

公司每月的上客量、总用户人数、付费用户量、Conversion Rate(由免费使用转为付费)等

公司每月的营业额、不同产品&类别收入,12 个月的预估营业额

公司每月的银行户口结存

每小时回覆用户的电邮总数

对比 (3) 至 (6) 各项指标与前 1-2 个月的业绩

团队电邮新措施:任何两名或以上的团队人员对话,都必需 CC 某个团队 group(例如技术问题,需要 CC 工程技术团队)

「透明度文化」的忠实信徒

这里直接引用世界顶级投资基金公司 BridgeWater 的创始人的原话:

公司为了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必须鼓励每一个人具备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讨论来获得最佳的解决方案。而这个时候「极致的透明度」就显得格外重要,它揭示出来真相,没有任何的弯弯绕绕,也阻止了任何人玩弄出「办公室政治」,它将每一个人所面临的问题,身上所存在的弱点都揭示出来,并让人们学会去不断地应对、克服它们,它能训练员工更好地去处理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不是遮遮掩掩,推诿扯皮。

双向的交流,带来更好的想法,更将员工与公司的使命紧紧地绑在了一起。极致的透明所带来的好处以及强大的竞争力,是那些各部门都紧闭大门,各自为战的公司可望而不可及的。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 Robert Kegan 专门研究过 Bridgewater 公司这个案例,他在报告中写道:「其实在绝大多数的工作环境中,每一个人都干着两个工作。第一个是他们的实际工作;第二个其实是不断地控制别人对自身的评价以及印象,尤其是要将自己的弱点,短板隐藏起来,这其实是要花费大量的精力的。在透明度文化中,每一个人都要舒服地去做自己,从长期来看这对公司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帮助。

透明度文化难道真的放之四海而皆准吗?

所有的道理都是要加上一个前提才能成立,世界上本就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就比如说如果公司在进行融资,或者是在寻求一些收购机会的时候,公司的管理团队是没有必要把每一步的进展全部公开给全体员工的,这会带来人心的波动,团队的不稳定。

那么回到标题上,你觉得国内的科技公司会践行这样的价值观吗?随着目前科技创新的不断提速,越来越多的自动化工具闯入我们的办公环境,公司文化的透明似乎成了大势所趋,问题是,国内的科技公司敢去践行吗?

内容来源:TECH2IPO/创见

IT思维

IT思维(itsiwei.com)是互联网首个定位在科技与电商“思维”韬略的平台,我们时刻关注互联网电商行业新动向; 诚邀行业资深从业者加入“思维客家族”!

发表留言

Return to Top ▲Return to Top ▲